除了资金因素外,还有人力因素。由于五金是传统产业,有些工序必须要人工才能完成,想升级不一定能升得了。这方面的因素也造成传统五金业必须依赖人力。
许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了长期做配件、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很想做品牌。但是能把品牌做起来也相当不容易。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打造品牌相对容易,但是当这些任务落到丹灶众多小企业面前时,也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山。对于一年利润只有数万元的作坊式企业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机器设备的更新上受到方方面面的条件制约,自主品牌的道路又困难重重,中小五金企业希望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路,还很漫长。
五金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保证自己的品质,质量不过硬,客户就没有信心。同时,要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另外,自身管理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即使是小作坊企业,也要有一个比较优势,找出自己过人的地方,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发展。
据了解,五金企业加大产业投入实属被逼梁山的无奈之计,但却侧面加快了整个五金行业的产业转型,让去年成为五金行业的质量年,无论是行业展会还是企业自身都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上下了很大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俨然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